
玩转元宇宙“窑世界”|狮子窑:清代民用瓷窑的典范
全球赣商网讯 记者尹谱圣报道:狮子窑是清代用于烧造民间日用瓷的窑炉,它以树枝杂木为燃料,因投柴口大,外形像狮子,故称狮子窑。景德镇清代有狮子窑70余座,1928年统计尚有22座,但现今已难觅踪迹。

民用窑的典范,创造大量广为畅销的民用瓷器
清代狮子窑大门坐东朝西,两旁各有一个石门墩和一只昂头张望的石狮,它们就是狮子窑的守门灵兽,大门顶上遒劲有力的“獅子窯”三个大字夺人眼目。在清代时期瓷器的需求量大增,烧窑用的松柴燃料紧缺,为满足民用瓷器生产,在民间出现了以杂柴为燃料的狮子窑。狮子窑作为民用瓷窑烧制出很多的民用瓷器,大多数是碗、杯、碟、花瓶等日用瓷器以满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像渣胎碗、蓝边碗、鲤鱼盘、喜字坛等在民间广为畅销流行。

复建复烧,重燃陶瓷文化生命力
由于狮子窑是民用窑炉,造型大小没有统一标准,百年间缺乏传承与保护,我们现在看到的狮子窑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通过走访老窑工、考察论证、查阅资料等复建的清代狮子窑。2016年,复建的清代传统窑炉——狮子窑在“世界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首次点火复烧。此次重建和复烧狮子窑,是对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又一次重大发掘和利用,是景德镇对中国及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贡献,对填补景德镇民间陶瓷文化空白和弘扬中华陶瓷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元宇宙“窑世界”再现民用瓷窑荣光
城市数藏平台在元宇宙打造的“窑世界”已经开启,即将开始线上烧制瓷器的新奇之旅,民用瓷窑狮子窑也将为元宇宙的居民带来百年前民间广为流行的钧红釉瓷器、花釉瓷器等民用瓷器。

钧红釉瓷器,釉层肥厚,滋润均匀,华而不俗,釉层中有细小的龟裂纹理,色调红里泛紫,又称“玫瑰紫釉”、“海棠红釉”。

花釉瓷器,装饰方法多由两种或以上釉混合而成,施釉时需要几次挂釉。有的是同一种色釉分几次挂到一定厚度,有的是先施一层底釉之后,再在上面挂其他的色剂或色釉,然后焙烧成美丽多姿的色泽。